查看原文
其他

新闻传播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原来是TA!

魏园 庖丁解news 2024-06-04

请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庖丁解news”

“星标★”小牛哦!

新闻传播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是什么?如何发展新闻传播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张洪忠在接受中新社“庖丁解news”专访时表示,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可被视为新闻传播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当前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刚刚起步,各方面的机会是均等的,媒体应该抓住这个机会,立足自己的根基,用好这个技术来提升我们的传播效能。

Q1

新闻传播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是什么?


张洪忠表示,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基于技术建立的传播体系可被视为新闻传播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做好基于大模型技术的新闻报道,提高我国新闻报道水平,提升我国的国际传播力,这就是在发展新闻传播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要想让我们的传播起到实际的效果,就要运用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基于大模型的垂类应用就是最新的技术手段。新闻媒体应用大模型产品,能够有效地提升传播力,扩大影响力。


Q2

媒体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张洪忠认为,目前媒体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是相对滞后的。如何积极地跟进这波技术浪潮、把人工智能技术用在实际传播工作中?这对传统媒体来说是一个新挑战。


首先最大的一个困难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我们要认识到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开始成为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要积极地去接触它、去使用它。



有了第一步,才会有第二步,所以要积极地去探索,然后才能够更好地把握基于大模型应用的规律,才能够更好地利用好这个技术,而不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第二,媒体需要在掌握大模型的一些技术的规律后,去设计一些产品,让大模型技术为新闻传播服务。


第三,要积极引进一些新兴学科的、有交叉学科背景的人才,这类人才既知道信息传播规律,又掌握一些技术手段,能够充分地利用技术手段来进行信息传播,能有效地帮我们开发出产品,有产品的理念和思维。


图为科学技术部部长阴和俊接受媒体采访。 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第四,媒体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当然很多传统媒体做不了基座大模型,也不需要从头去开发基座大模型,我们做的是垂类大模型,就是在基座大模型的基础上来开发媒体需要的应用产品。


好在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刚刚起步,各方面的机会是均等的。所以媒体应该抓住这个机会,立足自己的根基,然后用好这个技术,来提升我们的传播效能。


Q3

媒体从业者

如何适应人工智能时代?

张洪忠表示,第一,媒体从业者要坚守自己的长项,比如对事情的观察能力、理解力。


第二,要学会利用新的技术把自己的强项发挥得更好。以前记者用纸笔来写稿子,要花很多时间,后来用电脑写就快很多。现在有了新的基于大模型的技术应用,在实际工作中,编辑记者要有产品思维和产品理念,能够真正地把技术利用起来,积极地接触各类大模型的垂类应用。


整个近 40 年的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实就是我们媒体的工作效率极大提升的一个过程。



技术只会淘汰那些拒绝技术的人,对于接受技术的人是不会被淘汰的。


Q4

人工智能技术

如何影响国际传播?

张洪忠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国际传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一,大模型使用的规模越来越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交互平台,那么在这个平台里面中华文明、中国文化占了多大的比重,这就成为了国际传播能力要考虑的一个范围。


第二,基于大模型应用的一些产品开始出现,比如说基于大模型的社交机器人,它能够在社交媒体中跟多人进行对话,这些社交人工智能技术,在国际传播里面会变为非常重要的常态,会影响到国际传播的舆论博弈。


Q5

新闻传播教育如何转型升级?


张洪忠认为,第一,课程大纲、培养方案都要调整,其次高校老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这些也都要调整。


比如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就开设了智能传播相关课程,举办“人工智能与未来媒体大赛”、“ VR 创作大赛”等前沿活动,来促进学生积极融入到新技术的探索之中。


图为全国首个大模型媒体应用创新工作坊在北师大举行


我们希望培养的学生要有传播工程意识。简单说,就是在智能传播时代,学生们需要具备驾驭信息流通的能力。


简单说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培养新传播技术的意识,对新技术有眼界和敏感度,需要建立相关的价值判断能力;二是要具备把握智能传播规律的能力,能够使用方法对智能传播现象背后的特征规律进行分析;三是要有产品意识,具备使用新工具的能力,能够生产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传播产品。


对于将来理工科学生是否更适合学习新闻传播学专业的问题,张洪忠表示“这是一个错误的理解”。


张洪忠表示,大模型是降低了技术门槛,为我们文科生提供了进入人工智能的一个新的通道,为学科的交叉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对于未来新闻传播学科的学生该如何提升自身竞争力,张洪忠建议,首先要加强自己的基础素养,比如说文字素养、审美素养等。这些基础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要积极地拥抱新技术,去探索、去触摸新的技术。第三是要关注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更多地思考社会现实的问题,能够提出好的问题,会提问的学生才最有优势。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魏园

编辑:尹珮瑶 郑圆圆

责编:吴旭



推荐阅读


曝了也爆了,“3·15”报道咋火的?天水麻辣烫火了!记者如何在平淡中寻找“热辣滚烫”?
“95后”记者两会报道初体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